作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大三的交换学生,我有幸到台湾朝阳科技大学交流学习。时间过得太快,转眼间距离离开台湾的日子越来越近,这个小岛带给我的太多感受和温暖。我想是时候写点什么,把我所感受到的台湾分享给你。
一、热情有礼的台湾人
在台湾,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去旅游,如果遇到困难,找人帮忙似乎从来不是一件难事,他们对你不会有戒心反而很热情。台湾天气刚热起来的时候小黑蚊真是让我们同学吃尽了苦头,每个人都是满腿的小疙瘩,路过的叔叔看见会回家拿药送给我们止痒并告诉我们如何才会防止小黑蚊叮咬;出门突然下大暴雨没有带伞,正打搭公交车方便回家;出门迷路的时候,总有热情的台湾人告诉你该算从雨里冲出去的时候,陌生的阿姨会送我们一把伞,并告诉我们怎么怎么走怎么搭车方便;搭公车的时候,司机叔叔笑脸相迎一声早安和再见让整个人心情都会变的不一样。
二、特色鲜明的大学教育
上课内容充实不枯燥,形式丰富多样。不同于大陆高校的上课方式,台湾老师上课方式新颖灵活多变,实践体验多于理论学习。两岸学生上课情形差异很大,台湾第一节课上课时间和大陆一样,但不同的是中午放学和下午上课之间的时间间距很短,学生大多没有午休的习惯。由于课间时间短,学生上课可以吃东西,老师还会提醒学生慢慢吃。老师课下会和同学们吃饭聊天,师生之间关系不错,和学生互动也很多,一般上课一两天就可以叫出很多学生的名字。老师们上课也很随意,站讲台,坐桌子,还时不时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台湾的高等教育水准吸引了许多港澳,东南亚甚至欧非国家的学生来就读,因为这种比较开放的环境,台湾同学的思想一般都自由开放,他们的课余活动也非常丰富,有人参加系队,有人参加协会,有人参加社会的义工,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在外面有兼职工作,他们和社会的关系很紧密。这边的考试也和我们打蜡不同很少有笔试,一般都是做报告,会在开学初或平时布置任务,期末时老师根据小组展示评定成绩;我们做报告中的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
三、台湾的性平等教育
这是我不得不说的一个方面。台湾从民国八十六年起,教育部规定中小学每学年应至少安排四小时以上的性侵害犯罪防治教育课程。在这个社会,由于学生从电视上耳濡目染的得到一些不正确的两性观念,课本中对男女角色的刻板刻画,学校深知两性平等教育刻不容缓。校园中有很多标语都是宣传两性间应该相互了解与尊重,体认两性平等的重要,并将之融入生活中。性别与亲密关系的课程中,让我们学会怎样在生活和职场中保护自己,怎样把意外伤害程度降到最低,如果有自己不能排解的压力应该找什么机构去寻求帮助,怎样去处理自己的恋爱关系,甚至去模拟和练习怎样表白怎样分手,怎样看待同性恋,通过表演和讨论,认识到两性之间的差异和不同,经营爱情是一门艺术,学习怎样把对自己对他人的伤害减到最小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台湾的夜市文化
台湾的夜市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夜市多发源于交通枢纽、庙口等市集处,通常为各地发展最早、人潮最旺的地方。方便快捷的小吃摊满足了来往人群的口腹之欲,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口碑相传,夜市的名气也不断大了起来。“有吃又又玩”是夜市的一大特色,除了小吃外,夜市更给周围街区带来了商机,各种饰品店、服装店、百货公司不断发展,不仅要满足你的胃口,还要满足你对各种特色商品的欲望。我们所在的台中市有一中商圈夜市,逢甲夜市;台北有士林夜市;高雄有六合夜市、瑞丰夜市……夜市俨然是台湾人生活的一部分,台湾虽小,夜市却是十个手指都数不过来。夜市汇聚了台湾的各种美食,许多店铺更是发源已久、久经考验而留存下来的老店铺。对于台湾人来说,吃是一种生活艺术。蚵仔煎、大肠包小肠、可丽饼、爱玉冰、绕仙草、章鱼烧、青蛙下蛋、烧酒虾、盐酥鸡、咸水鸡、芋圆、红豆饼、木瓜牛奶……数不胜数的小吃,名称千奇百怪,味道则是各有各的妙处!
快回家了,我很想家,当然也留恋台湾一这个我呆了快半年的地方!
最后分享一些照片给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