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森,女,汉族,95岁,中共党员,1923年9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外事局研究员,1982年离休,2021年2月25日,夏森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一位满头白发、坐着轮椅的老奶奶两次尝试起身接受颁奖,总书记拍了拍她的肩膀示意她不用起身,弯腰为她颁发奖章、证书。她就是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外事局研究员夏森。
夏森同志生于1923年9月,14岁开始投身革命,1938年奔赴延安,年轻的夏森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孜孜以求,接触了马克思主义,读到了《共产党宣言》,聆听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共领导人的演讲,认为人人都应该是平等的,因此,只要看到贫困的人、需要帮助的人,她都会竭尽所能给予帮助。解放战争时期,她在东北解放区从事革命工作,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从事文化教育工作。离休后夏森同志仍心系贫困地区教育事业,便投身到脱贫攻坚的光荣事业中。
夏森同志说:“不能让孩子们在教育上吃苦。”“孩子们要是好了,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好。”至今为止,她累计捐出自己和丈夫多年省吃俭用的积蓄共200余万元,其中100万元设立了“夏森助学金”,目前已资助了180多名家庭贫困大学生,多次为贫困地区学校建设、优秀师生奖励等慷慨解囊。其中她亲自审改“夏森助学金”实施办法,并强调“资助的学生不光要看他考入的是几类、几本大学,主要看他的思想道德表现,资助的学生必须热爱祖国!”。
夏森和爱人汝信同志生活十分简朴,用他们自己的话讲,“生活标准不要定高,吃饱即好”。然而在捐资助学方面,他们几乎倾其所有、毫无保留,持续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两个定点扶贫县——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和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捐资助学,为我国脱贫攻坚事业贡献力量、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为老区人民奉献爱心。她的愿望是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前,一步一步实现自己捐资助学的心愿,帮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改变贫穷命运。认为扶贫先扶教,治穷先治愚的她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竭尽全力的坚持捐助他人,为脱贫攻坚事业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夏森同志的光荣事迹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崇高和伟大的奉献精神。不因自己的平凡而拒绝付出,更不因时间的漫长而忘记坚持。她的无私奉献,为国家富强梦的实现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以夏森同志为榜样,学习她的高尚品格和无私奉献精神,更应该牢记初心、扛起使命、对党和国家无私奉献,继承和弘扬我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