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朝阳”这两个字,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打开手机上的倒计时日历,上面显示还有25天回家,最后一个月,思家的情绪急速蔓延开来······依稀记得2月17号,我们一行小伙伴搭上了前往台湾的班机,激动、兴奋、充满各种幻想。
初见校园
人们都说第一印象很重要,朝阳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浪漫。校园的建筑风格和颜色都偏欧式,怪不得会有毕业的学姐学长过来拍婚纱照。其次,有一种被绿色植物包围,身处大自然的感觉,抬眼望去都是清新的绿,还有小池塘,这跟我在大陆的学校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所以它瞬间就吸引了我,我在校园里逛了很久,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朝阳师生
初来乍到,莽莽撞撞,迷迷糊糊,不同的饮食习惯,不同的气候环境,繁琐的货币换算,陌生的同学,刚开始的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到手足无措,无论是上课还是吃饭,基本上都是我们这些陆生自成一组,与台生之间几乎是零交流,我们不知道该怎样开启我们之间的话题,感觉我们的加入会让气氛变得很尴尬,所以刚开始的我们有点逃避。
我的第一节课是**老师的幼儿美语,课上要进行小组讨论,我和另一个同学突然不知所措,因为只有我们两个是陆生,我们没有课本,也没有学过前一节课的内容,更不知道该讨论什么,也不敢开口问旁边的同学,我两很尴尬地坐在座位上,这时候,前座的两个女生转向后面跟我们讲话,很难忘记她们问我的第一句话:“你们过来这边还习惯吗?”说实话,我被感动到了,她们关心我们的生活问题,很温暖。
第二节是**老师的幼儿艺术课,第一次小组组合的时候,我们陆生当然又是自成一组,台生也自成一组,老师很快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她“强制性”地将我们“拆散”,由老师来分组,每个小组都是陆生台生均匀分配,而且每节课的小组成员都会随机搭配,这样一来,避免了我们之间的尴尬同时又加强了我们之间的交流,也让双方都体会到陆生台生之间思维方式的不同。深入交流之后才发现,其实不仅仅是我们害羞,台湾同学也害羞,她们跟我们一样想交流,只是找不到彼此共同的点。有些时候大家都过于束缚在自己的思想里,谁都不敢先迈出那一步罢了,很庆幸这里有很多像**老师一样的老师关心着我们,牵着我们迈出了那一步。

朝阳活动
丰富、震惊、震撼、团结协作、全身投入······我把自己能想到的褒义词全部拿来形容它也不足为过。校庆、啦啦操比赛、话剧表演、歌唱比赛、毕业舞会、联谊晚会、各种类型的社团活动······每一场活动都有它的特色,每一场活动我都看到了朝阳人努力的背影,当然也不能少掉他们的热情,我想这所有的所有,恐怕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知道它的震撼吧。

朝阳课程
来之前我曾经听过一个台湾幼教的讲座,跟大陆的相比,感觉象是更推崇西式教育,于是我带着好奇过来了。然而并不是这样,就像蒙氏教育、瑞吉欧、华德福这些国外的教育理念,无论是台湾还是大陆都有学习借鉴,但更重要的是要融入自己的特色,正如我在朝阳第一次接触到了布袋戏、偶剧、妈祖文化与幼儿教育的融合,新鲜但又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是对自己文化的一种保护和继承发扬。
其实刚开始我还觉得奇怪,为什么这边上课没有课本,后来终于明白了:有时候课本也是一种限制,就像太多学生只会读死书一样,而且老师的授课也不能局限在教科书。在这里我还感受到了选课自由,学生真的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对学生来说很重要,也是尊重学生的一种体现。

(手偶剧) (急救课)
行脚活动

(日月潭) (野柳)
(野柳) (云林剑湖山)
我是朝阳人
朝阳带给我的感动太多,尽管很想家,但是也舍不得离开,难以忘记和蔼的宿舍门卫叔叔、难以忘记亲切的司机师傅、难以忘记校门口问安的各系同学、难以忘记关心我们生活的各科老师、难以忘记安排出游活动的国合处老师、难以忘记地震后第一时间给我们发讯息的系主任、难以忘记辛苦组织班聚的班干部······我在这里学习到很多,也认识了很多朋友,我很开心。
离开不是不再见,也不是再也不见,我还会回来,因为我是朝阳人,朝阳是我的另一个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