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台湾半年了,这期间总是有好友和亲戚问我台湾怎么样,我常常很尴尬的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过于笼统的问题。他们大概也不是真的想听一个中肯的回答吧,看得出来仅仅是客套。可我却真的想要告诉你们台湾是个什么样,只因为,我在这里待过。
2016年第一次下飞机出来到高速路桥上,看着远方的城市心中暗暗冒出了失望。台湾不是经济发达地区吗,台湾不是世界第二十大经济体吗,台湾不是有繁华的都市和五百多米高的101大楼吗?可那远方的狭窄的巷弄,满街乱窜的摩托车,无所不在的铁皮屋和破旧不堪的店铺是怎么回事?
抱着疑问,我在台湾住下来,渐渐的和台湾同学、朋友、路人有了交流。我以为从一个有着网络长城的地方来到台湾,会遇见更开放的态度,会见识更广阔的天地,会了解更多元的文化。然而并不是我所想象的这样。
在这里。我像一个在迷雾中找不到方向的武术师,不断的向空气中挥拳,耗费着精力却没有击中目标,我就在这么一个地方生活了将近半年。但如果仅仅就是这样我哪能带着小傲娇跟你说我在这里待过呢,然而读书到今天,我爱上了这个地方。
当我也习惯每天看着摩托车穿梭在大街小巷,也每天吃着鸡排猪排意面汉堡不以为意的时候,我突然感到了某一种心灵上的放松和自在。台湾人更多处在“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状态里。他们更多关心那些触手可及的事物,关心彼此,看重周遭的人,以求得生活里处处存在的小确幸,在每日的快乐里幸福着。
这必须是要在一个足够发达的社会里才能体会的状态,台湾人抱怨的法定最低工资约5000人民币在我们看来已经是一个超越温饱的小康标准了,台湾人抱怨的一份超大鸡排便当涨价到约15块人民币在我们看来却又是相当合理的价格。
当温饱早已不再成为负担的时候,某一种生机勃勃就会被显露出来。你会见到有趣的公车司机开着布置满公仔的车载客,也会看到年轻姑娘开很小很小的咖啡店却有着精致的菜单和绝美的壁画,会看到政府把被台风吹弯了腰的可爱邮筒保护起来,还会看到换下西装的白领变成傍晚公园的街头艺人。
在这里,文艺像是一种本能,无时无刻不述说着美。
这并不是我最初以为目光短浅的小确幸,因为美的表达和传播在这里被重视和认同。因为说谢谢在这里会是一种全民行为;因为每一件小事情都会有一个默认的条理和制度(就比如说上下电梯大家都会自觉地靠右站,将左边的快速通道留给有需要的人);因为每一个细节都被细琢精雕。
台湾是一个难得的会让大多数人感到生活自在的地方,没有那么多显而易见的匆忙和焦躁,也没有那么多抱怨和不信任。我敢如此肯定的和你这样说,只因为我在这里待过。
但对我而言或许这更像一次拉长到半年的环岛旅行,旅行结束了,留恋也好,不满也好,都要回家。
我会留恋,那你呢?




